《关于市区周边建筑垃圾填埋场规划情况的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市区周边建筑垃圾填埋场规划情况的汇报.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市区建筑垃圾消纳场的规划建议为加强对市区建筑垃圾的排放及运输管理,改善建筑垃圾乱排、乱堆、乱倒等污染城市环境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根据市府有关要求,我局对市区周边建筑垃圾消纳场的情况进行了调研。一、建筑垃圾消纳场现状目前市区周边正在使用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共*处,分别是:Tl建筑垃圾消纳场、S2村建筑垃圾消纳场、w3建筑垃圾消纳场、QL村建筑垃圾消纳场、JT村建筑垃圾消纳场、JZ村建筑垃圾消纳场和H7村建筑垃圾消纳场。经过现场调查,市区周边建筑垃圾消纳场存在着分布不合理、规模较小、管理落后、设施不全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周边环境。
2、二、建筑垃圾消纳场问题分析1、Tl建筑垃圾消纳场:位于LC镇TJ村南,原为自然形成的冲沟,随着周边厂区的建设和填埋,形成了一条长约200米,宽约100米,深约5-8米的低洼地带。现正在使用中。该消纳场距居民区较远,但局部路段交通条件较差。2、S2村建筑垃圾消纳场:位于YY镇S2村和南环公路南侧,原为废弃的砖瓦窑形成的长约300米,宽约200米,深约2-3米的低洼地带。现正在使用中。该消纳场距居民区较远,交通条件较好。但周边均为耕地,需采取严格的降尘措施,避免扬尘对周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3、w3建筑垃圾消纳场:位于QL镇w3东南方向,为LH河道北侧自然形成的沟坎上,长约200米,宽约70米,深约
3、5-7米。交通条件较好,但距离LH河道较近,容易破坏下游沟谷植被,影响周边生态环境。4、QL村建筑垃圾消纳场:位于QL镇QL村西侧,为自然形成的长约200米,宽约100米,深约5-8米沟谷。周围已有建成的厂区,南侧植被较好。现正在使用中。该消纳场交通条件较好,周边经过填埋和推平后,已经建有厂区。该处与居民区、LH河道等有一定的距离,南侧现状为耕地,需采取严格的降尘措施,避免扬尘对周边产生影响。5、JT村建筑垃圾消纳场:位于XD镇JT村东侧,高速路西侧。原为废弃的砖瓦窑形成的长约300米,宽约150米,深约5-8米的低洼地带。现正在使用中。该消纳场交通条件一般,周边均为耕地,需采取严格的降尘措施
4、,避免扬尘对周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6、JZ村建筑垃圾消纳场:位于乡JZ村东北方向。原为废弃的砖瓦窑形成的长约200米,宽约200米,深约2-5米的低洼地带。现已停止接纳建筑垃圾。该消纳场周边经过填埋和推平后,已经建有厂区,并且与周围耕地有围墙分隔,界址清晰,管理规范。7、H7村建筑垃圾消纳场:位于H7乡H7村西南。现为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筑垃圾进场后,临时堆放于垃圾场南侧,用于填埋区内道路铺垫和防滑。三、建筑垃圾消纳场选址原则1、建筑垃圾消纳场应设在城市规划区以外,距离适中,以减少清运费和运载过程的撒漏。2、消纳场应有较好的交通条件,便于运输。3、不能离居住区、水源保护区太近,避免影响居民
5、生活和造成二次污染。4、消纳场不应设在基本农田区、文物古迹区、旅游景区等周边。四、建筑垃圾消纳场选址建议提出要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本次调研以此为重要依据,按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加快推进资源化利用的通知要求,经过参考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红线保护规划等,对影响生态环境、破坏农业生产、污染水环境等不适宜建筑垃圾填埋的进行严格筛选。统筹考虑我市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发展需求,建议近期保留Tl、S2村、QL村、JT村四处建筑垃圾消纳场,加快建设H7、NX村大型分类处理设施。拟定了以下六处建筑垃圾消纳场位置。近期市区建筑垃圾消纳场拟定位置
6、表序号场地名称占地面积(亩)运营情况规划建议1Tl建筑垃圾消纳场使用中分类处置后填埋2S2村建筑垃圾消纳场使用中分类处置后填埋3QL村建筑垃圾消纳场使用中分类处置后填埋4JT村建筑垃圾消纳场使用中分类处置后填埋5H7建筑垃圾消纳场(现状为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距远;未使用分类处置后可替代黄土掩埋生活垃圾、建成分类处理设施6NX村建筑垃圾消纳场规模大;未使用建成大型分类处理设施五、对建筑垃圾处理的思考1、倡导利用建筑垃圾作为工程替代填料,减少外运建筑垃圾可做为土石方的替代填料,通过有效的利用建筑垃圾回收,必将节省大量的资金。倡导利用建筑垃圾就地对道路、场地等回填也属于重复利用。2、设置过渡性建筑垃圾
7、消纳场,及时恢复生态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建筑物最终都会变成建筑垃圾,因此建筑垃圾的产生不可避免,消纳场是城市必不可少的环卫设施之一。但应逐步以新型环保化处理替代传统的简单处理,加大利用回填、复垦、覆土绿化或堆山造景方式恢复生态环境。3、建设综合利用设施,积极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意义将越来越凸显。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实际举措,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扶持鼓励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房屋建筑非承重墙体、砌筑围墙、人行道、广场、城市道路、河道、公园、室外绿化停车场、公路路基垫层等优先采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综合利用项目,鼓励和支持再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对形成综合利用产业链提供多方面政策保障。同时加强制度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凡是可以直接利用或者可以再生利用的,应当循环利用;对无法直接利用、再生利用的,应当填埋或者作出无害化处理,实现综合利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