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填塞护理知识图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包填塞护理知识图文.ppt(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 心心 包包 填填 塞塞 护护 理理 知知 识识心血管内科(二)心血管内科(二)心包填塞的概述心包填塞的概述心包填塞应该如何预防心包填塞应该如何预防心包填塞易于哪些症状混淆心包填塞易于哪些症状混淆心包心包填填塞的塞的护护理理心包填塞的治疗方法心包填塞的治疗方法心包填塞的症状和特征心包填塞的症状和特征165432 内容导航:内容导航:心包填塞的概述心包填塞的概述1 2 2 心包填塞的症状和特征心包填塞的症状和特征(1)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心前区、胸骨或剑突下疼痛为主要表现。可为轻度不适、压迫感或尖锐的剧痛,疼痛可向斜方肌边缘、左肩、臂、背部放射,咳嗽、深呼吸及平卧位时加剧,前俯位时可缓解。常有发热
2、、气急、干咳等。心包摩擦音为重要体征,在胸骨左缘第34 肋间最清楚,前俯坐位时易听到。(2)渗出性心包炎:因心脏及邻近脏器受挤压,常有: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咳嗽、恶心、上腹胀痛、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等。体征视积液多少而不同。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相对浊音界消失。心率快、心音弱而遥远。大量积液时,左肩胛下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可闻及管状呼吸音即尤尔特征(ewart征)。脉弱,有奇脉。收缩压下降,脉压小。亚急性或慢性心包炎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阳性、肝大、皮下水肿和腹水等。(3)急性心包填塞:由于大量的心包积液或迅速增长的少量积液,使心室舒张受阻,心排血量降低,临床表现为急性
3、循环衰竭,如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紫绀、面色苍白、出汗、颈静脉怒张等。3 3 心包填塞的治疗心包填塞的治疗 血心包一旦出现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治疗。当锐器伤的胸壁伤口在心前区或胸部挤压伤病人,有进行性血压下降、面色苍面、心率增快,心音遥远、颈静脉怒张、神志烦躁不安时,应首先考虑到血心包的存在,应紧急作心包穿刺,排血减压、缓解填塞,暂时改善血液动力学,争取抢救时间,并输盐水及血液纠正失血性休克同时准备紧急开胸手术探查,严格麻醉管理,严防心脏骤停,补充足够的血液,术中清除心包腔积血,恢复心脏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精细准确地修补心脏破损处。术后严密监测心功能并合理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1.仔细
4、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心包填塞的发生 常规心电监护,监测血压q 30min,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经常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感,并嘱咐病人及家属及时报告。如果患者主诉胸闷心悸,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奇脉、血压下降、脉压降低,听诊心音遥远甚至肺部出现湿啰音等症状,应首先考虑心包填塞可能。2.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按医嘱给予升压药,嘱患者尽量放松。立即进行床边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确诊是否心包填塞,并作心包穿刺定位。同时监测血压q 510min,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4 4 心包填塞的护理心包填塞的护理3.配合医生进行心包穿刺 一旦确诊为急性心包填塞,心包引流是最有效的处理方法。配合
5、医生进行心包穿刺放液,解除心包填塞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1)用物准备 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穿刺包、2利多卡因5ml、5ml注射器一副、一次性引流袋、肝素冒、透明贴膜,另外操作者戴好口罩帽子及无菌手套。(2)方法 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常规消毒铺巾,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成功后,留置导管1520cm,用3m透明贴膜固定,必要时先用缝线固定,接引流袋持续引流。(3)穿刺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穿刺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神志、面色、心率、心律、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经常询问有无不适,并作及时处理。心包引流期间要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无菌。4.停用抗凝药物 一旦出现心
6、包填塞,停用抗凝药物,对已用的肝素等抗凝药物要用鱼精蛋白对抗,以尽量减少可能的再出血。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果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加重,及早进行手术治疗。5 5 心包填塞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心包填塞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心包填塞应与下面的症状相鉴别诊断:(1)心包破损伤多见于穿透性心脏外伤,穿透性心脏外伤是由一类强力、高速、锐利的异物穿透胸壁或它处进入心脏所致,少数因胸骨或肋骨骨折断端猛烈移位穿刺心脏引起。心脏穿透伤均有心包破损,有时心脏伤口有多处,这在刺入伤和枪弹伤中尤为多见。(2)心包内出血内出血可发生于体内任何部位,血液积聚于体腔内者称体腔积血,如腹腔积血、心包积血。(3)心包压塞、心包填塞,周身静脉血不能回流,可以出现肝肿大,腹水,下肢浮肿等周围瘀血症状,当然心脏排血也随之降低,血压降低,供血不全。M型超声示心包填塞心室活动曲线,心包填塞时,右室前壁运动方向改变,舒张期呈向心方向运动,即后向位移。6 6 心包填塞应该如何预防心包填塞应该如何预防1、注意饮食。平时生活中坚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2、控制情绪。脾气暴躁,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诱发本病。3、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不稳定情绪的出现,不要让自己过度劳累,不要吸烟、喝酒,饮食也要有所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