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情志疾病中医办法不少.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72404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对情志疾病中医办法不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应对情志疾病中医办法不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应对情志疾病中医办法不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对情志疾病中医办法不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对情志疾病中医办法不少.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应对情志疾病,中医方法不少随着社会高速开展,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很多人心理压力增大,产生过分的紧张和焦虑,情志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实,生活中很多疾病都与个人的不良情绪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些人因生气、忧郁等情绪产生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受情绪影响严重时,人会出现头晕、恶心、出汗、腹泻、便秘、尿频、睡眠障碍等与植物神经、内分泌等相关的一些病症表现。七情太过,气血失调而致病在中医理论里,我们把老百姓讲的情绪称为情志,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人有七情六欲,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对喜、怒、忧、思、悲、恐、惊也早有深刻认识

2、,并且与人体五脏相关。?素问举痛论?中记载“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怒那么气上、喜那么气缓、悲那么气消、恐那么气下、惊那么气乱、思那么气结等。情感的产生与人的家庭、工作、社会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假设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或加重疾病。而情志病就是指因七情而致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一种疾病。心神合一,调阴阳平脏腑诸多临床研究说明,中医药的诊疗体系在情志病治疗中表达出独特的优势,尤其在和现代精神科诊疗模式相配合中,发挥了减毒增效,甚至逐步替代的作用,中医的心身合一思想理论对情志相关疾病的治疗发挥着

3、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早发现、早干预,尤其是运用传统的针灸、中药、中医心理学等可以有效地预防或减轻患者的痛苦。七情过激的变化,气机失调,涉及于血,影响脏腑,它具有先伤神、后伤脏,先伤气、后伤形的发病特点。针灸治疗情志病见效较好,也是从调“神方面入手,调整患者的精神状态使之恢复正常。祖国医学认为,“神是生命的主宰,气血是机体的根本物质,受着“神的支配,“神受损,调节机能失常,那么发疾病,所以防病治病要先调“神。针灸对情志病的治疗,可调神益智、安神定志、调神解郁等,对失眠、瘴病、焦虑、头痛、中风后抑郁、神经官能症等疗效较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还可以通过中药来帮助调节改善,如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和解除郁法

4、、补肾强精法、通腑安脏法等,以到达调节阴阳、脏腑平衡的目的。通俗地讲,就是尽快消除不良情绪,从不良心境中解脱出来。修身养性,赶走有害情志不良情绪的宣泄,有诸多方式,有的人觉得压力过大选择用吸烟消愁,有人有愁闷情绪选择饮酒解忧,有的人悲伤选择暴饮暴食,有的甚至以暴力来宣泄等。这些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疏导情绪方式,也是我们应该防止的。清代学者提出“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由此看来,当出现心境不遂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修身养性、陶冶情志的方式来缓解,如听音乐、练书法、绘画等怡情易性。针对因情志过极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可根据情志与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

5、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从而到达协调情志的目的。中医经典理论认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怒伤肝,悲胜怒。比方有人情绪过度愤慨,可适当告知他一些悲伤的事,怒那么气上,悲那么气消,以此来调畅气机;悲伤之人,多了解一些喜事,喜笑颜开那么悲伤自除。有名老中医提出“修德、静心、寡欲、常笑的养生之法厚德者可载物,静心者可平怒,寡欲者常知足,常笑者有好运。而且养生者,需动形以达郁,所以对于烦躁不安的人可以让他适当增加运动量。运动一方面可强身健体,另一方面可疏通气机且可泄郁火,除烦躁。年长者可以适当练习太极拳、八段锦、导引术等调理

6、形体,来疏通气机从而消除不良情绪,维护身心健康。通过全身推拿按摩可疏通经络、活血行气,对于肝气气机不舒引起的失眠、烦躁、抑郁等有帮助。全身或足部药浴的方法也可以起到安定心神之目的。从情志疾病的治疗角度来讲,除了治病还要治人。这里所说的“人,不仅是病人本身,还要适当地了解病人的家庭成员、亲属情况,以及生活和工作背景等,只有找到产生情绪变化的病因,解除致病原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受目前医学科技水平的限制,对于一些可能会产生后遗病症的疾病或很多常见的慢性病只有有限的治疗手段,从医疗工作者角度讲我们更希望让患者及其家属都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在此过程中,医者要时时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和情志变化,减少患者思想顾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