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凝聚价值追求(教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2凝聚价值追求(教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课题名凝聚价值追求教学目标1、理解民族精神作用、内容、品格、丰富和发展,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内容及怎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力3、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教学难点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自制PPT课件、设计问题与活动学生准备:填写课前自主学习,进行预习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观看视频:河南特大暴雨说一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教师导语:2021年7月20日
2、,河南出现暴雨和特大暴雨,多地出现水灾,在灾难面前,团结的中国人民再次齐心聚力,共克时艰。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第五课第二节凝聚价值追求【设计意图】根据社会时政热点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件展示,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6-72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将答案在课本上划出。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它有何作用?3 .爱国主义的本质是什么?4 .中华民族精神的品质以及典型表现?5 .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6 .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7 .为什么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9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
3、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新知讲解第一目高扬民族精神课件展示:鲁迅先生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一文中写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问题:在你看过的文艺作品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体现“中国脊梁”的人物或故事有哪些?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学生回答:钟南山、张桂梅、袁隆平等等教师讲解:“中国的脊梁”不仅包括英雄人物,还有千千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都是中国的脊梁!他们的所体现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过渡: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
4、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课件展示图片,思考:结合图片,阐述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并概括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知识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思考: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历经磨难,说明中国人民具有哪些伟大的精神(四个伟大)?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课外拓展:请将你对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填入图中提示:(1)团结统一:“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郑成功恢复台湾;戚继光抗倭;等等。(2)爱好和平:和为贵”;“与人为善”,“和气生财”;“亲仁善邻,国之
5、宝也”;“敬业乐群”;“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等。提示:(3)勤劳勇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君子以俭德辟难”;“率义之为勇”;“见义不为,无勇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勇者不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等。提示:(4)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不怨天,不尤人”;“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自古男儿当自强”;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
6、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忍辱著史记;等等。【设计意图】通过选取典型人物,引出问题: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等问题。知识点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它有何作用?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知识点3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O提问: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呢?PPT展示表格:不同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表现知识点4图: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PPT图: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PPT图: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PPT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
7、进的品格。教师:中华民族精神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设计意图】利用材料,展示革命、建设、改革等时期的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引导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即一一与时俱进教师:从中可以看出,民族精神有怎样的特点?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提问:进入新时代,是否仍然需要民族精神,为什么?知识点5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
8、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知识点6新时代的我们,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1)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2)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3)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4)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教师: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让民族精神的生命力更为充沛。第二目构筑中国价值每
9、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简称“三观”。价值观不同,思想态度也就不同。那么什么是价值观呢?课件展示:价值观的含义、作用含义: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看法和态度作用: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p70)提问:作为中国人,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什么?教师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生而为中国人,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PPT展示)课件展示: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点7引导学生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
10、、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课外拓展:战“疫”全面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力量过渡:抗击疫情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熠熠发光。(PPT展示)思考:为什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知识点8课件展示知识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设计意图】以图表方式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学生能够
11、清晰明确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的内涵,易于理解和识记。课件展示图片:探究与分享思考:观察以上图片和对话,你认为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点9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P72)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P72)【设计意图】用形象的图片、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用事例证明观点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同时构筑中国价值,培育和践行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布置作业1、(2022广东广州七年级期末)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获奖人物揭晓。极不平凡的2021年,他们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立,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们(B)传递向善的力量,促使我们做到完美弘扬美德,引导我们检视自身的不足传播正能量,彰显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树立榜样,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A.B.C.D.2、(2022河北邢台九年级期末)郑州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全国多支救援力量星夜驰援。从向险而行的党员干部,到闻“汛”而动的人民子弟兵,从全力以赴的消防救援人员,到众志成城的受灾地区群众全国上下汇聚起防汛抢险救灾的强大力量。由此,我们体
13、会到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是(B)自尊互敬、助人为乐顾全大局、甘于奉献团结统一、自强不息诚信守法、律己宽人A.B.C.D.3、73岁的李兰娟院士战斗在武汉抗疫第一线,她在一次采访中说:“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轻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留给保家卫国的军警战士,不要让年轻人一味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对此,网友们发表了如下观点。你认同的是(B)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追星是自己的自由,无所谓对错增强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A.B.C.D.板书设计民族精神重要性C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内涵J:普占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J苗种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43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能如芍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求25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