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朗凯IC大厦桩基础工程旋挖桩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化朗凯IC大厦桩基础工程旋挖桩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doc(3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朗凯IC大厦桩基础工程旋挖桩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审 批: 审 核: 编 写: 广州华磊建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十一月六日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第二节 工程概况第三节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第二章 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第三章 施工资源需求计划第一节 施工准备第二节 施工进度及工期保证措施第三节 主要机械设备需求计划表及相关说明第四章 旋挖桩施工方案第五章 工程质量管理策划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第二节 质量控制程序和措施第六章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策划第一节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第二节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第三节 环境保护保证措施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编制说明及
2、编制依据一、编制说明 根据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本着对业主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的终身负责、以“科学、经济、优质、高效”为编制原则。为本工程施工组织提供完整的纲领性文件,用以指导桩基础工程的施工以及其关联项目的施工管理,我们将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在地基与基础专业工程管理上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我们有充分的信心与决心以国家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丰富的施工和管理经验为依托,以业主满意为目的,通过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保证优质、按期、安全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二、编制依据本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有: 郎凯IC大厦桩基础工程设计图纸广州市白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201
3、3年10月; 从化郎凯IC大厦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书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2013年8月 从化郎凯IC大厦岩土工程补充勘察报告书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J50204-200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建筑基桩检测规程(SJG092007); 工程建设强
4、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版;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及规程;第二节 工程概况拟建项目场地呈近似长方形展布,场地规划总用地面积:S=8533.70m2 ,合12.8005亩,净用地面积6158.26m2,首层建筑面积为2533.84 m2,总建筑面积44033.10 m2,地上建筑包括:拟建综合楼塔楼分别为 21F/1D(H=77.7m)、25F/1D(H=97.3m),群房4F/1D(H=20.0m)各1栋,地下1层,长宽约为6059m,地下建筑面积3389.5平方米。本工程基桩采用冲(钻、旋挖钻)孔灌注桩,以微风化泥质粉砂岩(6MPa)为桩端持力层,桩径分1600mm、1400
5、mm、1200mm、1000mm、800mm五种类型,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依次为18000kN、15000kN、11000kN、8000kN、4500kN。第三节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一、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广州市从化太平镇G105国道 (广从南路)与工业大道交叉口东北侧地段,西临G105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场地西南角原为大班商务酒店(勘察时已拆除),其余地段为绿化空地;地形地貌单元属冲洪积平原,经人工堆填平整场地后,现地面较平整,实测钻孔孔口标高为24.2926.94m,接近拟建建筑物室外地坪设计标高26.60m(0.00)。场地西面为G105国道,拟建建筑在“
6、G105国道50米建筑控制线”外侧;北侧为昌盛贸易发展公司,相距拟建建筑最近约23m;东侧为流溪河灌渠,相距拟建建筑最近约11.5m;南侧为工业大道,相距拟建建筑最近约6.5m。二、地质构造、环境地质条件场地地形地貌单元属冲洪积平原,经人工堆填平整场地后,现地面较平整;场地不存在泥石流、严重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现象;地下无人防工程、坑道及矿产资源;周边无污染源,地下水及土壤基本未受污染;环境地质条件较好。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对周边居民会造成噪音;桩基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施工所产生的泥浆、弃土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三、场地地层结构和工程特性据野外钻探和室内测试所取得的地质资料,经综合整
7、理,场区地层自上而下有人工填土层 (Qml)、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和第三系宝月组(Eby)三大类。现将各岩土层的分布特点及物理力学性质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Qml):按其物质组成不同,分为杂填土和素填土,自上而下分述如下:、杂填土(层序号1):浅灰黄色、浅灰色、棕红色为主,主要由砖块、碎石、砼块等建筑垃圾及粘性土组成,砼块、岩块含量不一,约占25-55%,粒径多为3-12cm,稍湿,松散,为近期堆填而成,未经专门压实,其物质组成和密实度不均匀。、素填土(层序号2):棕红色、褐红色、浅灰黄色等,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含少量碎石等建筑垃圾,稍湿,松散-稍密,为近期堆填而成,未经专门压
8、实,其物质组成和密实度不均匀。2、冲洪积(Qal+pl)土性主要为粉质粘土、砾砂,据其土性和沉积特点及状态等,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粉质粘土(层序号1):褐黄色、浅灰黄色为主、局部浅灰色,湿,可塑,含少量粉细粒,粘性较好。呈薄层状、似层状产出;局部夹薄层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层序号2):褐黄色、褐红色、褐红色杂褐黄色为主、局部浅灰黄色,湿,硬塑为主,主要由粘粒、粉细粒组成,粘性较好;呈薄层状、似层状产出。、砾砂层(序号3):褐黄色、浅灰黄色,饱和,中密,含少量粘粒,局部粘性土含量较高,级配良好;多呈透镜状产出,3、基岩(Eby)场区揭露岩石为第三系宝月组,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砂
9、砾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呈棕红色,粉砂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砂砾岩、砾岩呈棕红色杂浅灰白色、浅灰白色等,细砾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碎屑组分主要是岩屑,填隙物为砂、粉砂、粘土物质和化学沉淀物质。依岩石风化程度及厚度特征,划分为全风化岩带、强风化岩带、中风化岩带和微风化岩带,其特征如下: 、全风化岩带:层序号1主要由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粗砂岩组成,棕红色、褐黄色、浅灰黄色、浅灰白色等,岩石结构尚清晰,岩石风化成土状,稍湿,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易软化,局部含少量强风化岩块。全风化岩层岩体呈坚硬土状,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本层分布于场地部份地段,呈薄层状、透镜状产出。、强风化
10、岩带:层序号2风化不均一,常夹薄层中风化岩,分布广泛、普遍,岩性主要包括泥质粉砂岩、粗砂岩、砂砾岩,棕红色、棕红色杂浅灰白色、浅灰白色,岩石风化强烈,裂隙很发育,泥质粉砂岩、粗砂岩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块状为主,少量短柱状,局部地段强度稍高,岩芯较完整;砂砾岩岩芯呈散卵砾石状为主、少量碎块状、块状,偶见短柱状,岩质极软,岩块用手易折断,遇水易软化;砂砾岩岩芯采取率低,钻速不均匀,风化不均一,局部夹中风化岩块或薄层中风化岩。强风化岩岩体呈散卵砾石状、碎块状、块状为主,局部为短柱状,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本层遍布整个场地。、中风化岩带:层序号3局部夹薄层强风化岩,岩性主要包括泥质粉砂
11、岩、粗砂岩、砂砾岩,泥质粉砂岩、粗砂岩呈棕红色、浅灰白色,裂隙发育,岩芯呈块状为主、少量短柱状,岩质极软,锤击易碎。砂砾岩呈棕红色杂浅灰白色,裂隙发育,岩芯呈散卵砾石状、块状为主,偶见短柱状,岩质极软,锤击易碎,钻进时响声较大,钻速较慢,进尺时快时慢,岩芯采取率较低;风化不均一,常夹薄层强风化岩。中风化带岩体较破碎,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本层遍布整个场地。、微风化岩带:层序号4主要由微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组成,微风化泥质粉砂岩(主要分布于场地周边地段)棕红色,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块状,局部较完整,质软,锤击较易碎。微风化粉砂岩(主要分布于场地中部地段)呈棕红色,裂隙稍发育,岩芯
12、较完整,呈短柱状为主、少量块状,质较软,锤击较难碎;微风化岩层岩体较完整,为软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本层遍布整个场地。四、不良地质作用通过现场踏勘、野外地质调查、钻探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 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冲洪积平原,基岩为第三系宝月组沉积碎屑岩,地下无人防工程、墓穴、枯井、古河道、防空洞、坑道及矿产资源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未发现地基存在岩溶、危岩、泥石流、采空区、严重地面沉降、活动断裂构造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现象。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从属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如基坑开挖时人工开挖边坡形成土体裸露、坡角变陡、坡面临空等,易引起基坑边坡失稳、地面沉降、相邻建、构筑物的倾斜等有关的
13、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激发因素有气象因素等,如大雨、暴雨等可短时间内激发水土流失、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拟建工程进行人工开挖基坑,区内将形成较高、较陡的边坡,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和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应采取适当的预防及支护措施。五、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表水为场地东侧的流溪河灌渠,相距拟建建筑最近约11.5m。本场地属冲洪积平原地貌单元,按含水介质和地层的空间分布特性将本区地下水划分为以下几类:上层滞水:表层松散填土,含水量受降雨影响很大。潜水:3层中密砾砂层,呈透镜状、薄层状产出,厚度小,分布不稳定,透水性较强,渗透性较好,是本场地主要含水层,具承压性;粉质粘土渗透性能差,属弱含水层或相对
14、近似隔水层。基岩裂隙水:强风化岩、中风化岩裂隙发育,岩芯破碎,钻孔钻进过程中出现少量漏水现象,基岩裂隙水含量较丰富,具承压性。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沟渠和同层侧向补给,排泄包括垂直蒸发和侧向渗流,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总的来说,场区地下水(潜水)较贫乏,基岩裂隙水较丰富。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1.002.00m,野外勘察时钻孔水位埋深为0.600.90m,标高为23.5926.34m。第二章 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钻(冲)孔、旋挖灌注桩施工方面的难点及其解决措施。主要难点:易塌孔、护壁难度大,需要制备大量粘土泥浆;在机具、人力和物力的社会供应量方面可能会形成压力;大规模施工开始后,泥浆排放
15、量很大;钢筋笼的吊装易变形;水下砼灌注不易确保质量;沉渣厚度、终孔深度、泥浆比重的检测。解决的措施:主要从施工组织、技术、管理等方面着手,有:想方设法保证钻孔桩机、工具、零配件的投入量,并确保投入机具的完好性;完善施工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钻孔旋挖桩机维修班,及时维护、抢修;设立专门的采购或后勤部门,能及时采购急需的机具零部件;技术措施:a、施工中经常观察冲击钻头的磨损特征和程度,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特种加工;b、成孔过程中经常观察、测量孔壁垂直度,及时纠正;c、根据孔壁的尺寸、密实程度、孔壁内外水头差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护壁泥浆浓度可以而且应该进行调整,必要时投入粘土块制成浓浆进行护壁;d、钢筋笼的制作时要充分注意到吊装过程中可能的变形,附加一定的支撑结构以确保其刚度,吊装时应经过计算确定合适的起吊点,保证起吊时钢筋笼附加变形降至最低;e、严格按照水下砼灌注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特别注意孔内压底沉碴残留度、下钢筋笼后的泥浆浓度、终孔深度方面的检测,确保其符合施工及设计要求。设立专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