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方案A1.doc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051601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0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方案A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方案A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方案A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方案A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方案A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方案A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方案A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方案A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方案A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方案A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方案A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方案A1.doc(4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目录1、主要编制依据22、工程概况23、测量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及纠正措施24、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85、高压旋喷桩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126、真空深井井点降水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147、三轴搅拌桩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168、土方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179、钢筋加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1910、钢筋安装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2011、钢筋电渣压力焊焊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2412、钢筋直落纹机械连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2513、模板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2614、混凝土浇筑是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3015、砌体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3416

2、、抹灰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3617、地面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3718、防水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3919、门窗安装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和纠正措施40某某核工院核电研发设计中心(三期)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及纠正措施1、主要编制依据1.1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2钻孔灌注桩施工规范DG/TJ08-202-2007;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4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TJ08-40-20101.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SJ120-991.6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GB50204-2002(2011版);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1.1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1.11钢管扣件式模板垂直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DG/TJ08-16-20111.12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1.13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2、工程概况某某核工院核电研发设计中心(三期)工程位于某某市某某路29号的原有基地内,北临田林路,东临核电设计综合楼(A 座)及核电研发综合楼(B 座,二期工程),南面为毛家塘,西面为某某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本

4、工程由两座主楼(C 座、D 座)通过中间的裙楼(E 座)连接而成,呈“L”型布局,中间设变形缝。本工程地下为3 层车库,开挖深度13.0m,地下建筑面积23825m2;地上C 楼为15 层,建筑高度66.45m,D 楼为11 层,建筑高度54.55m,裙楼为4 层,建筑高度23.95m。工程地下部分建筑面积23825,地上部分建筑面积38125,总建筑面积61950。3、测量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及纠正措施3.1场地平面控制网选择不当、精度不够3.1.1通病现象场区控制网制定不便于施工测量,布网不当,无法进行闭合校核。3.1.2形成原因(1)平面控制网的制定及施工方案中未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特性,如设计

5、定位条件,建筑物形状和布局,主轴线尺寸的关系,未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等进行全面综合考虑。(2)平面控制网制定未考虑闭合图形,施测时无法校核其准确性。(3)平面控制线之间距离太短,影响精度要求,控制点之间有障碍物,不通视。(4)制定标高控制网时,未根据已知标高点的准点(导线点)位置,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布局特点。3.1.3预防措施(1)控制网中应包括作为场地定位依据的起始点和起始边,建筑物的对称轴和主要轴线,主要的圆心点(或其他几何中心)和直径方向(或切线方向),主要弧线长、弦和矢高的方向,电梯井的主要轴线和施工的分段轴系等。(2)控制网要在便于施测、使用(平面定位及高层竖直测设)和长期保留的原则下,尽

6、量组成四周平行于建筑物的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3)控制线的间距以30-50m为宜,控制点之间应通视,易测量;控制桩的顶面标高应略低于场地是设计标高。(4)根据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东西相距50m、南北相距100米作水准点,并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5)各水准点点位要设在基坑开挖和地面受开挖影响而下沉的范围之外,水准点桩顶标高应略高于场地设计标高。3.1.4纠正措施当发现场区控制网设置不便于测量时,应重新对不便于测量的区域进行规划调整,并对测量方案进行完善,直至满足施工要求。3.2建筑高层误差偏大3.2.1通病现象水准测量时,产生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超过了容许误差范围。3.2.2形成原因

7、(1)仪器和标尺有缺陷或未校正,产生误差。(2)仪器架设位置与前后视点距离差偏大,产生偏差。(3)水准仪视线未整平,视平线不平行于水准面。(4)水准仪照准时,“十”字丝线未正对水准尺中线。(5)水准仪照准时,焦距未调好,视差未消除。3.2.3预防措施(1)加强测量人员培训,提高测量人员业务素质,按要求做到持证上岗。(2)测量仪器和工具应定期送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检验和校正,消除系统误差。(3)架设仪器时。力求前后视距相等,消除因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引起的误差。(4)水准仪照准时,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线纵线正对水准尺中线,持尺者要使尺身垂直。(5)水准仪精确调平时,确保水准气泡居中,照准后眼睛

8、在目镜后上下移动观测,调整焦螺旋,直至“十”字丝交点在目标中上下不显动,消除视差。3.2.4纠正措施沿闭合水准路线做水准测量,闭合差在容许误差范围内,可以平差,否则应重测。3.3测距偏差3.3.1通病现象在普通量距中,出现实测值之间数据差异。3.3.2形成原因(1)选用量距工具不当,不能满足精度要求。(2)距离全长超过一整钢尺时,定线产生偏差。(3)未吊锤插测杆,分段点位置偏离,造成读数积累偏差。(4)两人拉尺用力不均,或未拉紧拉平钢尺。3.3.3预防措施(1)皮尺易伸缩,量距要求较低时使用。在距离测量中,应选用抗拉强度高,不易伸缩,经有资质计量单位检定过钢尺。(2)当距离超过一整尺时,应采用

9、“三点一线”,并可采用经纬仪定线、定位。(3)在吊锤球尖端指示地面点处,测杆与钢尺同一侧竖直后再插入。(4)应两人同时用力均匀拉紧并抬平钢尺,然后读出数据。(5)斜坡上量距离,应由坡顶向坡下丈量,以避免锤球在地上确定分段点时产生偏差。3.3.4纠正措施为了校核并提高丈量精度,要求进行往返丈量,取平均值作为结果,量距精度用往返测距值的差数与平均值之比表示。普通量距在平坦地区要求达到1/3000;起伏变化较大地区达到1/2000;丈量困难地区不得大于1/1000;。如果往测和返测距离值的差数,与往返丈量平均值之比超过范围时,应重新丈量,否则可以平差。3.4施工测量主轴线确定及定位测量方法不当3.4

10、.1通病现象建筑物测量放线,无法保证与复核设计尺寸与相对位置的准确性。3.4.2形成原因(1)定位依据正确性无法保证。(2)测定主轴线前,未认真编制明确的测量方案。(3)主轴线控制网布设形式不够科学,数量不足。3.4.3预防和纠正措施(1)定位依据是现有建(构)筑物时,应会同建设、设计单位到现场对定位依据的控制点、线和标高等具体位置进行测量,并记录备案。如果定位直接的依据是建筑红线、道路中心线或测量控制点时,要在会同建设、设计单位现场交桩后,根据计算的数据实地检验各桩间距、夹角和高差,以防参照物、控制点及桩本身的误差与矛盾影响施工测量精度。(2)编制测量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主轴线应尽量位于

11、场地中央,主轴线的定位点一般不少于3个;主轴线中纵横轴各个端点应布置在场区的边界上,为了便于恢复施工过程中损坏的轴线控制点,必要时主轴线各个端点可以布置在场区外的延长线上。3.5基础定位不准3.5.1通病现象基础验线时,经检查复核发现基础放线误差,轴线偏差超过规范规定,见下表。长度L(m)L3030L6060L90L90允许偏差(mm)51015203.5.2形成原因(1)未检测所使用的轴线桩是否松动和位置是否正确。(2)使用经纬仪向基础上投测建筑物主轴线时,未经闭合校核,就测放细部轴线。3.5.3预防措施(1)根据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网的控制桩,检测各轴线控制桩位确无碰动和位移后方可使用,要明确

12、具体使用的轴线控制桩号,防止用错。(2)根据基槽周边上的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向基础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大角、轮廓轴线及主轴线,闭合校核无误时,再测放细部轴线。(3)强化检查验收制度。细部轴线测放自检后,应组织技术、质量部门先行验收,检查基础定位情况和垫层顶面的标高。确定无误后,再会同建设、监理复核验线,合格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3.5.4纠正措施一旦发现基础放线偏差过大,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定位控制桩位置到细部轴线尺寸进行检查复核,纠正错误。如果偏差超过两倍中误差时,重要部位应重新测放轴线。3.6基坑抄平处理不当3.6.1通病现象基坑开挖深度与设计标高不符,或基坑内两端及多块局部水平标

13、高线偏差较大。3.6.2形成原因(1)基坑内水准标高控制方法不正确。(2)基坑面积较大,而水准标高基准点设置数量不足,致使前后视线不等长,距离差过大。(3)基坑内四周引测的水平标高点未闭合,局部控制桩移位。3.6.3预防措施(1)本工程为深基坑工程,我方可在基坑四周找侧面竖向平直规正的围护桩,在其上各涂一条10cm宽的竖向白漆带,用水准仪根据原始水准点测出0.000一下各整米数的水平线,用红漆段间隔分色,做出标识,作为水准控制点,然后在基坑内使用水准仪,校测基坑四周围护桩上的水准点是否在同一标高的水平线上,误差不得超过3mm。在施测基础标高时,应后视两个以上的水准点作为校核。(2)观察时尽量选

14、择适当的坑内基准点,使前后视线等长。3.6.4纠正措施对基坑底进行标高测量时,如发现标高误差过大,应重新自基准标高引出标高,对基坑底进行重新抄平。3.7轴线控制点偏差3.7.1通病现象使用吊线坠法工艺向上传递轴线时,轴线竖向控制出现偏差。3.7.2形成原因(1)线坠制作精度不够,导致控制点与线坠轴线和细钢丝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引线偏差。(2)操作不认真,未解除钢丝扭曲打结现象,未设防风吹的设施。(3)吊线时,未提供照明、通讯联络设备,上下操作不认真。(4)由于楼层较高,预留洞位置交叉偏移,吊线不畅通,轴线控制点引测不准确。3.7.3预防措施(1)线坠呈圆柱,顶端为锥形,重15-20kg,其锥形

15、尖端与钢丝悬吊线应与坠体轴线为同一竖直线。(2)坠线应使用没有扭曲的0.5-0.8mm钢丝,吊时线坠应保持稳定不旋转,吊线本身平顺。悬吊时所在楼层设风挡设施,预防风吹造成吊线本身偏斜或不稳定。悬吊时要注意有充足的亮度,保证坠体尖端正指控制点。(3)在投测中要有专人检查各预留洞位置是否碰触吊线,上下要配合默契,通讯畅通,取左、右投测的平均位置轴线。(4)在0.000地面或地下室底板上,制定轴线控制网或以靠近高层建筑结构四周的轴线点为准,逐层向上悬吊引测轴线和控制结构竖向偏差。3.7.4纠正措施为保证控制点坠吊精度,楼层每升高3-5层(14m左右)时,重新于结构面上预埋钢板,投测控制点,并用经纬仪或激光铅垂仪进行闭合校核,如误差超过3mm时,则逐一重新悬吊。3.8激光垂准仪投点偏差大3.8.1通病现象使用激光垂准仪投测轴线进行竖向控制,精度不能满足要求。3.8.2形成原因(1)首层结构平面上轴线控制点精度不能保证。(2)仪器未调置好或仪器自身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质量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