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湖阴先生壁》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书湖阴先生壁教案【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书湖阴先生壁。2 .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之美。3 .了解书湖阴先生堂中诗句表达的特点。【教学过程】板块一读诗导入,理解诗迎1.(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古存。引导: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课件出示:胭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儿时休?暖风热得游人醉,宜把杭州作汴州。2 .谈话:古人有在墙上题诗的习俗,这种在墙壁上题写的诗叫“题壁诗”。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首题壁诗。(板书课题)3 .学生齐读课题.(提示学生读准节奏:书/湖
2、阴先生壁)4 .理解课即:读了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这是一首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湖阴先生是谁?(他是王安石退居江宁时的邻居)5 .了解诗人。课件出示: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元日铠梅花3泊船瓜洲等.【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导入诗题,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根据题壁诗的特点,读准惇顿,借助注糅,理解诗题,为读懂诗意作铺垫。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1 .学生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 .指名读诗,相机正音。(1)提示字音;“畦”读qif读m(2)理解字义.提问:“畦”“排网各是什么意思?指名读注释。
3、出示插图,指名学生指出“畦”“排网”在图中的位置.3 .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茅檐、花木、水流、稻田、/山)4 .感知诗意: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预设:院内,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者苔,一排排花木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球油油的农田,两座件山仿佛推开屋门把翠色送到了眼前。【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图片,读准字音.通过前两首古诗的学习,把习得的方法迁移到这首诗中来,让学生自由读,默读,并圈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让学生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感知诗的大意。板块三想象画面,发现特点1 .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前两苜诗的方怯,试着边读边想缴画面。2 .引导交流:你
4、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湖阴先生荷朴的茅屋经常被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苔。院子里,他亲手栽种的花草树木都成行成垄,好不整齐。庭院外,i条溪流环绕,像是用手保护着农田:两座吉山,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绿的秀色送入眼帘03 .品读第一、二句.(1)点拨:“长”是指经常、常常:“手”指的是湖阴先生亲手栽种。(2)提问:湖阴先生的院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湖阴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明确:从庭院的清洁幽雅,能感受到湖阴先生的勤劳、爱整洁及其富有情趣的生活。4 .品读第三、四句。(1)指名读三、四句,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网送官来。(2)学生交流。预设:对仗的运用.a.对对子:“
5、一水”对rtffll“护田”对“侬”,“将绿绕”对“送肯来”.b女生读第三句,男生读第四句。明确:上下句一一对应.c.学生说类似诗句。想一想:还有哪些诗词里有这样的手法?出示诗词,学生齐读。课件出示:一杜甫6绝句一-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一一杜甫江畔独步寻花3一一白居易忆江南一一李绅G悯农3一一王维画 两个黄祈鸣翠柳,一行白鹭上百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楼解书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种一粒菜,秋收万颗子.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d.小结:在诗歌中,对仗是很常见的修辞手法。预设:拟人化的表达.a.提问:诗句中哪些词语使用了拟人化的表达
6、?(护田、排间、送青来)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既写出r一条小溪的曲折身姿和两座青山相对的态势,又赋予溪潦、青山以动感和人的楮意,彷佛青山绿水对居住在此的人们表现出了亲切友好的态度。)你从中体会到用人怎样的感情?(体会到诗人对湖阳先生品格、性情的欣赏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b.指导朗读:请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诗。(指名读,齐读)c简介典故,体悟意蕴.小湖阴先生壁中的这两句诗,在写景中还暗藏了典故。“护山”出自史记大宛列传中的“因置使者护田积粟”,说的是汉朝在轮台设黄使者,保护田地、积攒粮食:而“排烟”出自史记樊郦膝灌列传的“(樊)哙乃排网直入”,说的是汉高祖卧病时好多天不肯见人,樊
7、吟推门而入探里。d.小结:我们了解一些文化常识,了解了诗中所运用的典故,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品读、体悟即歌的意建。5.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学法,自读古诗,想象画面,感受IH园风光之美:引导学生发现诗句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存中的对仗之美、表达之妙。最后补充典故,让学生感知诗歌背后的文化传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板块四统整古诗,梳理学法1.整体阅读:这三首古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交流)(1)-:首诗都是写景诗.前两首分别描绘J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臼然的和谐。(2)三首诗都隐含了古代文化知识。浪淘沙(其一)和书湖阴先生壁都隐含了典故“2 .梳理学法:学完这三首诗,我们学到了哪些读诗的好方法?预设: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看注择。可以边读诗边想象画面。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诗意.多/解一些占代文化常识,有助手我们了解古诗的意思13 .小结: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课外阅读古诗时,我们要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诗意。【设计意图】借助三首诗歌的特点,通过回顾、整理、发现,了解更多的读诗方法,感知诗歌背后的文化常识和历史典故,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