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总结】以城乡融合发展为途径推进乡村振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总结】以城乡融合发展为途径推进乡村振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以城乡融合发展为途径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本*市位于*省西南部,是*市西南五县中心,素有“三省通衢”“黔巫要地”之称,现辖11个镇3个乡4个街道和299个村居委会、16个城市社区,总面积153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2.69万,其中农业人口42.75万,系革命老区、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县(市)、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市)。一、实践思路近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抓住列入全省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契机,坚持一体化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全面促进城乡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样
2、板”,成功走出了一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乡村振兴实践之路。(一)规划建设一体完善。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的机制。统筹规划城乡道路、供水、供电、信息、垃圾污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机制。乡村道路、水利等公益性强、经济性差的设施,建设投入以政府为主。有一定经济利益的设施,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并引导农民投入,比如污水处理、农贸市场等。电力、通讯和物流等经营性为主的设施,建设投入以企业为主。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机制。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
3、、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二)公共服务一体健全。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机制。形成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推行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城乡教育联合体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乡镇、农村的医疗条件,建立城乡医疗共同体,推行城市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结对帮扶或者远程医疗,有效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另外,在公共文化服务、养老、安全饮水等方面,大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三)基层治理一体加强。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转移农村居民为城镇居民。建立城市人才入乡
4、激励机制,吸引城市人才到乡村去,为乡村服务。深入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将河长制、路长制、林长制等统筹整合,细化实化基层治理网格,建立网格长负责下的网格全覆盖的“微网服务大民生”基层治理机制,大幅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减轻基层负担,激发发展动力活力。二、做法与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近年来,*坚持以深化城乡融合为根本,一体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成功走出了一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
5、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乡村振兴实践之路。(一)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紧扣*“一带一部”和“三个高地”战略,贯彻“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规划理念,围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湘西南明珠城市、*西部生态圈中心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市、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区”的城市定位,把牢规划“方向盘”,牵住规划“牛鼻子”,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区域协调、坚持城乡融合,协同推进实现多规合一。一是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划编制在支撑全市城镇化快速发展、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等问题。2020年,*成立国土
6、空间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各级各类规划编制。编制类型涵盖县域涉及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级三类,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市各乡镇总体规划(2020-2035)*市市域村庄分类与布局299个行政村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等,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建立了区域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二是坚持共享发展,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空间结构。以“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为原则,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产业发展、人口社会等因素,塑造规划形成规模合理、功
7、能完善的“一核两翼三中心镇五示范镇百特色村”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基于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理空间特色,以“云山、天子山为自然屏障的一轴两屏三廊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极创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三是围绕产业发展导向,引导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依托自身资源和比较优势,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以*经开区、城西商贸物流园、临空经济区为主体,沿省道S336、国道G241为发展主轴,将全市划分为中部农工商旅综合经济区、中南部轻加工基地及农旅基地、东部农林及乡村旅游区,以周边多个农业产业园、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基地为补充的“一核两轴三区多点”的整体产业结构。四是以完善全域
8、基础设施为抓手,统筹构建城乡生活圈。加快交通网络体系构建,强化中心城区交通枢纽地位,完善与中心城区骨架路网建设,提升乡镇交通体系的完整性与舒适性,提供更均等化的出行服务。明确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分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分级分区建设布局了一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社会福利设施,采取差异化配置实现了教育设施均等化,构建了统筹城乡、立足基层、协作有序、特色突出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五是积极推进增减挂钩、探索城乡用地市场机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
9、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实施、权责一致、尊重民意”的原则,在完成农村居民点整理补充耕地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先垦后用”的模式,探索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试点。(二)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市坚定不移加大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力度,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加快扩容提质步伐。根据“一园一山一镇一城一基地一中心”融合发展的城市发展思路,积极拓宽了东部工业园区,全面创建“五好”园区,航城五金、名杨铝业等企业落户工业园;加强了西部商贸区,汽车商贸城、红星美凯龙、亿丰国际等重点物流、商贸项目相继落户西部;强化以百姓广场为中心的
10、北部商住圈建设,乾道大院等10余个大规模小区陆续开工;拓展以旅游配套服务产业为主、商住小区为辅的南部,都梁小镇等大规模项目开工建设。向城区四向拓展的同时,水、电、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城区面积不断扩宽、功能逐步完善、品位日渐提升,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与日俱增。*年,建成区面积达24.2平方公里,城区城镇人口24.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8.95%,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乡建设纳入了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轨道。二是加强城市路网建设。道路是城乡发展的骨架和支撑。大力推进路网建设,新建新东路等6条城市道路,九纵九横路网、城市一环线即将形成。截止*年,城市道路总长度161公里,道路面积380万平
11、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2.59平方米。与此同时,*大道(庆丰西路)等3条城市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完成了乐洋路停车场抢修等9处背街小巷建设。三是共享市政公用服务设施。坚持对水、灯、气等市政公用设施内提素质、外延服务,既提高了城市的服务能力,又拓展至乡镇,尽力实现市政公用设施进步成果城乡共享。城乡供水一体化稳步推进,新建城区供水管网82km、机场供水加压泵站2座,改造旧城区管网5km,城区供水主管达630公里,日供水能力达8万吨,同时建成了高原、东风、孔家团3个乡镇水厂,城乡供水覆盖率达85%。安装庆丰西路等城区道路及荆竹镇等乡镇道路路灯、零星路灯及背街小巷路灯1300余杆(盏),完成武强路(正一
12、至工商银行)39栋楼宇景观照明7757套,城区亮化率达95%以上。管道天然气逐步普及,开户数突破3.2万户,燃气普及率达97.68%。加强了液化石油气的安全监管,延伸天然气管道至城乡结合部,大力推进“气化*”入武工程,有效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四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投资3.7亿元,新建(改造)新东西路等排水管网47公里,城市(星威)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工程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第二污水处理厂试水运行,污泥无害化处理工程和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前期工作,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共11个,总投资2.3亿余元。2020年完成邓家铺镇污水处理项目,*年完成邓元泰、湾头桥、龙溪镇等3个
13、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共完成投资1亿余元,新建污水配套管网16.19km,受益群众5万余人,较大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生活居住环境。五是保障城乡居民住房。始终把保障城乡居民住房作为改善民生头等大事来抓,突出做好了老旧小区改造、棚改、商品房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城市更新工作为切入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切实提高老旧小区居民生活质量。2020年以来,共实施老旧小区项目26个;棚户区改造申报项目43个、12980户,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7.6亿元,完成投资31亿元,分配公共租赁住房1317套,发放租赁补贴1279万元,特别是2020年申报的4个项目812户房屋已经修建至第二层,被评为*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先进
14、单位;品房建设如火如荼,近年来开工建设的楼盘共21个,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楼盘10个,商品房均价5500元/平方米,销售面积42.16万平方米,解决了1万余人的住房问题;农村危房改造创新“五统一”模式、“四步走”办法,近年来共投入资金3.47亿元,完成危房改造12910户,入住率100%,受益群众4万余人,组织各乡镇对2013年来改造、改建的危改户进行质量回头看,排查问题全部整改到位。(三)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崇教善教”的优良传统,先后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单位、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职成教育示范县、*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先进单位、*省教育督导工作先进单位、
15、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优秀考点等荣誉称号。为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发展,*多次组织人员进行调研“把脉”,在全面薄改的基础上实施新一轮薄弱学校改造,简称“新薄改一是健全三项机制,把优先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健全领导机制,解决怎么重视的问题。出台工作方案,成立指挥部,明确责任,建立市政府牵头,教科、发改、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市乡两级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面改薄领导指挥部或小组,强化组织调度,形成了一级加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健全投入保障机制,解决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全市新薄改项目建设资金以中央、省级下拨的专项资金为主,本级财政兜底配套,所有项
16、目的资金来源按原来拨付方式不变。到目前为止,全市已解决缺口资金IOoOo万元。健全统筹推进机制,解决谁来落实的问题。改变传统的做法,即教育项目教科部门负责的做法,将新薄改工作写入市委经济工作报告和市政府的工作报告,并纳入乡及政府及有关单位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通过层层召开推进会,积极签订责任状,实行部门联动,开展考核评比,压实个各级责任,确保取得实效。二是紧扣四个环节,把精准策略融入整个薄改。摸清底子,找准缺什么。把排查摸底工作作为新薄改的基础性工作做实做细,对照全面改薄的20条底线标准,就全市各学校教育现状,建实任务资金需求等情况,层层组织调查,逐校开展摸底,做到一校一色精准发力。精准规划,弄清补什么。针对基本办学条件有缺口的学校,建立薄改项目库,明确弥补的缺口途径时间安排和资金来源,制定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时间表、路线图,并将所有项目纳入全市重点支持项目,确保项目有序的推进。对发展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建设,积极结合校情,先建设最紧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