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将相文天祥毁家纾难以身殉国的忠烈人生〔2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状元将相文天祥毁家纾难以身殉国的忠烈人生〔22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状元将相文天祥,毁家纾难,以身殉国的忠烈人生(221)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处:宋史文天祥传。参资:古诗文网过零丁洋赏析。文天祥影视像二、年少立“忠”志,夺魁名“天祥”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原名云孙、原字履善。吉州庐陵人。其先祖为安徽舒城人、蜀郡太守文翁。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与张世杰、陆秀夫,合称“宋末三杰”,为汉民族英雄。文天祥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文仪以学识渊博、育子有成而闻名,有著作宝藏、随意录。他重视子女教育,曾聘名儒曾凤,协同自己执教。他的教学方法,是背诵与讨论结合、书本与时政结合,促进思考,启迪智慧。文天祥得益父教,读写成绩出
2、类拔萃。宋末三杰后来,在县学乡贤馆,文天祥看到欧阳修、杨邦乂、胡诠画像,谥号都有“忠”字,羡慕不已,遂信誓旦旦地说:“如不名列其中,将枉为男子汉!”文天祥聪慧敏捷,勤奋刻苦,见识广远,立志为“忠”,学业日趋完美,情趣也日臻高雅。宋史记载,他“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长目,顾盼炸然”,是一位风华出众的大帅哥。宝佑4年(1256年),文天祥进士及第。殿试对策由理宗主持。理宗年事已高,在位日久,倦怠政事。他却针对皇帝,以法天不息为题,当殿挥毫,洋洋万言,一气呵成。理宗阅后,不以为意,而大为赞赏,擢为第一,钦点状元。主考官王应麟上奏:”这篇策论以史为鉴,忠心赤胆坚似铁石,陛下得此才,可喜可贺!”理宗接
3、口称赞:“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J这一年,文天祥21岁,他高中状元后,尊奉皇上金口,正式改名“天祥”,改字“宋瑞”,以志忠君报国。毁家纾难,募兵勤王三、毁家纾难,志在恢复文天祥状元入仕,授官还未就,父亲不幸病逝,他便告假,回乡守孝。开庆元年(1259年),他守孝期满,就任海宁军节度判官。其时,时局大变,蒙古军兵分三路,大举南侵,宠臣董宋臣急谏迁都,朝中大臣无人敢非议,而在京外的文天祥却上书:“请斩董宋臣,以正人心。”因谏言不纳,而自请免官。又三年后,诏令任刑部侍郎,受董宋臣排挤,外放知瑞州。度宗咸淳5年(1268年),升尚书郎官,后又升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其时,他受奸相贾似道迫害,数度沉浮,以致
4、37岁时,便自请致仕。恭宗德佑元年(1275年),文天祥40岁,诏令复职,升江南西路提点安抚使兼知平江府。其时,元军沿江东下,兵临临安。诏令天下兵马勤王。他毁家纾难,募兵万余人,坚持苦战,欲赴京入卫。德佑2年,元军又兵临临安,他临危授命,任临安知府,旋升右丞相兼枢密使,任为特使,出城与元军议和。诗人王午炎盛赞:文天祥”20而魁科,40而将相,功名事业,不负所学J四、使元营被拘,潜回抗元,又遭拘押德佑2年,文天祥与元军主帅伯颜,在皋亭山谈判。伯颜横蛮,拘捕了他,往北京押送。行过镇江时,他伺机潜逃,经扬州、高邮、淮安,屡遭危险,九死一生,才到达南通,乘坐私船,涉海南归,辗转至福州。这段苦难历程,他
5、且行且记,成诗180首,题名指南录,以示对南宋的忠贞。景炎元年(1276年),端宗在福州即位,授他枢密使、升右丞相。祥兴元年(1278年),帝曷即位,又加封他为少保、信国公。其时,他艰苦转战,已历四年了,先在赣州苦战,撤退途中家属被俘;后在潮阳五坡岭吃饭时,又因叛徒陈懿出卖,被元将张弘范生擒,他自杀未遂,军队溃散,陆地抗元势力覆灭。著作指南录后来,他被囚禁船上,押过零丁洋,去追剿南宋流亡政府。当时,抗元名将张世杰、陆秀夫,正奉帝曷在崖山,坚守南宋的最后据点。张弘范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他说:“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夫?”却借用纸笔,写了过零丁洋,诗尾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张弘范看后,但说好人好诗,竟不再逼他。祥兴2年(1279年),房山海战张世杰败亡,陆秀夫背帝美蹈海,宋朝彻底灭亡。张弘范宴请文天祥,又劝说:“丞相忠义已尽,若改心意,仍不失相位J他含泪回答:国亡不能补救,但臣子又怎敢苟且偷生?”张弘范感其仁义,护送他到燕京。五、以身殉志,浩气长存文天祥在押送路上,八天不食,未死江南。到达燕京,元世祖看重文天祥,以高官厚禄劝降,他以“国亡了,臣当以死报国”回应。王吉翁便联络10名降臣,欲联名进谏,保释他为道士,而降相留梦炎反对,于是此议作罢。文天祥在狱中,得知妻女都在元宫为奴。他深知,他一投降,即可团聚。人谁无骨肉之情?他口中祷告:“然今日之事,于义当死,此
7、乃命也!奈何?奈何!女儿啊,做好人!爹爹管不得了!”泪下哽咽,肝肠寸断。文天祥关押三年了。至元19年(1282年),元世祖招见文天祥,问他有何愿望?他回答“愿赐一死”。元世祖作为大国帝王,又怎会允许名满天下的英才轻易死去?他不臣服,起码得让活着,便挥挥手叫退出。可就在这时,留梦炎却进谏:“天祥出,他复召义士抗元,将置吾辈于何地?应答应他所求J于是,元世祖便同意了。然而,过了一会,元世祖又心有不忍,急忙下诏“不杀”,可是,文天祥已经遇害了。文天祥临刑时,向南跪拜后,坚持初心,从容就义,终年47岁。这时,十几位义士,冒死上前,办理后事。在遗体衣带间,发现他的绝命书:“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
8、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时穷节乃见,能不垂丹青!文天祥殉职后,元世祖悼其忠烈,追封为大元中书平章事、太保、庐陵郡公,赐谥“忠武”。文天祥,我国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的爱国思想、忠诚人格、献身精神,以及作品,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培养教育青年健康成长的一份重要教材。文天祥从容就义六、过零丁洋赏析(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借用元军要他写劝降信的纸笔而创作的,是他申述自己人生理想的述志诗,语气坚定,语调铿锵,犹如黄钟大吕,恰似万钧雷霆,壮烈辉煌,光耀青史!这首七律,全诗为:“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
9、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J全诗意为:回想当年科考入仕忠君报国,如今抗元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破碎的祖国山河就像狂风中的柳絮,坎坷的个人遭遇恰似骤雨下的浮萍。惶恐滩头惨败让人至今心惊惶恐,零丁洋里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自古以来有谁能够不死?为国捐躯,死得其所,我要献出一颗报国的忠心,青史垂名。文天祥诗过零丁洋七、过零丁洋赏析(下)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概括了自己的一生,也为自己的未来作出决定,并且决心坚定地去执行。首联,总写自己被俘前的“辛苦遭逢”。“起一经”,是说早年苦读儒家书,立志治国平天下,也恰如所愿,登科入仕,踏上了忠君报国的道路;“干戈寥落”,是说从募兵抗元到失利,已经苦战了四个
10、年头。这两句诗,从纵的角度追忆,先后讲两件事,一是说读经入仕,一是说募兵勤王,读书为入仕,入仕则勤王,似可分开,实则一体,而总领全诗。他的绝命书也是这么说的:“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颔联,紧承“干戈”,从横的角度渲染,形象地描写国事“寥落”和个人“遭逢”的情况。在勤王战斗中,四年来,他毁家纾难、募兵抗元,到五坡岭兵败被捕,国家危势已无可挽回,破碎的祖国山河就像狂风中的柳絮,风雨飘摇;而自己浴血苦战,跌宕起伏,胜少败多,又遭拘捕,艰难的厄命也不可逆转,坎坷的个人遭遇恰似骤雨下的浮萍,无所依附。颈联,承上联,描写两件具体的事,进一步渲染“破碎、浮沉”情状,并抒发悲怆感慨。一是说
11、一年前在赣江惶恐滩战斗中,军队伤亡惨重、妻女被囚、老母和儿子也相继去世,撤退到福建后,又前有大海,后有追兵,危机四伏,险象环生,那仓皇惶恐的情景,至今仍让人心惊惶恐;一是说五坡岭军败后,自己被羁押、挟往崖山时,经过零丁洋,身为阶下囚,孤身一人,能不感到孤苦零丁?这里的“惶恐、零丁”两个极富感情色彩的词语,都在句中先作状语,又复为宾语,信手拈来,出语自然,生动形象,对仗工整,而且还收到回环咏叹的效果,更增添了凄楚悲怆的悲剧色彩,震撼人心,催人泪下。以上六句,诗人极力渲染国家衰微局势、与个人苦难遭遇,艰难困顿,九死一生,哀怨悲怆,沉痛忧郁,道尽了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尾联两句,诗人笔势一转,宕开眼前
12、苦难,升华胸中悲愤,以磅薄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慷慨陈词,高歌理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明确宣言,在降即为相、不降受戮的生死关头,他已经作出不二的抉择: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这是诗人杀身成仁的理想人生的宣言!这宣言,申述了诗人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与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念;这宣言,表达了诗人赤诚炽烈的爱国情怀、与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碧血丹心,英风浩荡,山河变色,日月韬光,光芒四射,照亮人心!自古以来,不知激励了多少英雄豪杰、也不知感召了多少仁人志,为了伟大的祖国、为了正义的事业,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甘洒热血、愿抛头颅!文天祥塑像过零丁洋全诗,慷慨激昂,悲壮苍凉,英风浩气,荡气回肠,是一首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理想人生赞歌,又是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全诗先抑后扬,既沉郁厚重,又慷慨悲壮,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融为一体,可歌可泣,动人心魄,是理想人生的座佑铭,为华伟瑰丽的千古绝唱。陈存选202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