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实录.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七下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实录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 .通过略读,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主旨。2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具体整合展示人物全貌的写法。3 .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教学重难点】1.通过略读,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主旨。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具体整合展示人物全貌的写法。【教学过程】一、题目切入,走进文本世界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要上的课是什么呀?生(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师:读了题目,你觉得文章会写些什么?(师板书题目、作者。)生:我觉得这篇散文应该会写在叶圣陶先生身上发生
2、的几件事,或者是作者和叶圣陶先生相处的几件事。师:很好!你抓住文体,从标题入手,找到了跳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跳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二、跳读课文,读散文“散”事生:第一件事是叶圣陶先生改文章的标点。师:好,修改标点。生:第二件事是虽然叶老的普通话不标准,但他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文章。师:修润文章。生:第三件事是叶圣陶先生悔恨出去了没有见到“我”,之后又给“我”回信。师:回信。生:还有一件事,是他晚年不能起床跟人告别时还要举手打拱。师:这是文章的第4自然段,这段除讲了叶老晚年送客,还讲了他平常送客的情况,所以可以概括为一一
3、生:送客。生:第6自然段写了他念文章像说话一样,并不是念稿,叶圣陶先生觉得这样才算及了格。师:好,我们把这概括为作文。你找的比别人要快一点,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的?生:就是要抓住重点。第6自然段第一句说“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已,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一句过渡句,表明前面写的是叶圣陶先生为人宽的事情,后面写的就是他为人严厉的一面。我就是这样分两部分去找事情,没有叙事就略读,发现有事情就停一下。师:的确,抓住过渡句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我们可以把过渡句,还有关键句,如总起、总结句作为跳读的支点,通过跳读、略读,观文章大略,
4、粗知文意。(师板书“代描标点”“润改文章送客”回复信件M作文)三、品读文字,读叶老其人师:文章写了那么多事情,哪一个最打动你?生:送信。第5自然段写了第二天就接到了叶老的回信,可见叶老回信之快,十分有心。生:修润作文最打动我。第2自然段说“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第3自然段又说“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叶老领导编课本,但他却向“我”请教,他是在不耻下问。师:你抓住看似矛盾之处读出了叶圣陶先生的不耻下问。(一)教师引导,精读示范生:送客特别打动我,文中写了“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三道门”“四道台阶”“鞠躬”这些词语
5、都写了他送客送得很远。我觉得他特别有礼貌。(师板书“有礼师:那叶圣陶先生的这个送客和同学的送客哪里不一样?生:前面第2自然段作者说“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由这个“当然”可以读出叶圣陶先生的名望当时已经比较大,他这样一个受人爱戴的人还这样送客,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像第3自然段作者所说的“待人厚”的人。(师板书“宽厚师:我们也经常说“不要送,不要送,这种口头上的表达我们一般称为“劝阻”,文中张中行先生用的词是什么?生(齐):“拦阻二师:“拦阻”和“劝阻”有什么区别?生:劝阻是语言上的,就是我们说的客套客套,拦阻则是行为上不让再前送,是真心、诚恳地不要再送了。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中行先生用词之准确。
6、(师板书“诚恳工)生:还有,告别的时候,他鞠躬,口说谢谢。特别是鞠躬,他给那些来看望他的人鞠躬,我感觉他很平易近人。师:鞠躬你分析得很好,老师还有一个发现一一“口说谢谢二后文也出现了一个谢谢,但前面的修饰词不同。第一遍出现时是什么?生(齐):“口说谢谢J师:第二次出现呢?生(齐):“不断地说谢谢。师:为什么要变呢?生:后来他已经不能起床了,他是想多说一些谢谢来弥补他不能把客人送到门外的歉意。这是一种补偿,写出了他内心的愧疚之情。师:叶老这样送客,但张中行先生却说这是“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末节”是什么意思?生:不起眼。师:你觉得这些事是末节吗?生:在叶老眼中这此事是最末节的事,由此可见叶老
7、待人的真心我们常人很难及。师:那张先生为什么要记下这些末节呢?生:因为叶老的这种真心深深地打动了张先生。小事见人,末节叶老都做得这样好,更何况其他呢?师:你说得真好,我也被打动了。由此可见张中行先生所用文字意蕴之丰。(二)生生互促,精读品析师:关注文字,短短几句就让我们认识了有礼宽厚、诚恳真心的叶老。难怪启功先生会说:“张中行写人具有勾魂摄魄之功J课文中还有打动你的细节吗?我们一起来分享。生:第8自然段有“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一句,由“小至”“以至”可以看出叶老是何等认真、专注。生:“做”和“作”也可以体现叶老的认真。生:还
8、有修饰词“零碎的”。生:还有“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的“决”字。(师板书“做事专注”“认真严谨工)生:第3自然段写了吕叔湘先生去拜访叶老的时候,看到叶老在帮他改标点。后文叶老却让“我”帮他修润,而且是让“我”直接动笔,还说如果改不好他再改回来。他对待文章真的是不厌其改。师:不厌其改,你很好地化用了成语。这段文字中,还有什么字词值得推敲啊?生:“恳切”一词可以看出叶老对追求文学的深切。(师板书“谦虚恳切生:两个“不客气”很有意思。师:我们试着把这句话读一读。(生齐读。)生:第一个“不客气”是叶圣陶先生让“我”改他的文章“不客气”,叫“我”可以直接在上面改。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改的人身份、地位、
9、学识会高一点,但这里却反过来了。生:还有一个是后面的叶老不放弃客气一一“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里叶老是在询问和尊重“我”的意见。师:此处,从“我”的不客气可以读出一一生:叶老对“我”的尊重。师:从叶老的不放弃客气又可以读出一一生:叶老对修润文章的严谨。师:叶圣陶先生对于推敲文字的严谨就是这样躬身践行。同学们,通过咀嚼文字,分析一件件小事,叶圣陶先生的形象就如电影画面一般呈现在我们眼前。(师板书“躬身践行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叶老先生一一生(杂):有礼宽厚,诚恳真心,认真专注,治学严谨,谦虚恳切,躬身践行师:叶老就是这样一位
10、认真专注、治学严谨的编者,谦虚恳切、躬身践行的师者,有礼宽厚、诚恳真心的儒者。他对张中行先生的影响浸润颇深,张先生“准而丰”的文风就来源于叶老,来源于对叶老简洁文风、写话文风的继承。(师板书“师者”“编者”“儒者四、诵读咀嚼,品张老其情师:“叶圣陶先生,人,往矣”,这句用了三个标点。八个字却用了这么多标点,同学们想一想,这句是不是可以删去一个标点,改成“叶圣陶先生,人往矣”?生:我觉得不可以。写成“叶圣陶先生,人,往矣,作者是想表达叶圣陶先生不是寻常人。师:叶老是大写的人,是由这些品质(指板书)铸成的人。生:我也觉得不可以,“人”后面加上逗号,使整句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悲哀,表现了张中行先生对叶
11、老的缅怀与敬仰。生:我觉得在“人”后面加逗号,突出的是这个“人”,而不是他死了。即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叶圣陶先生的死亡,而应该关注他身上的品质和精神。因为他身上的品质和精神是不会死亡的。师:大家说得真好!男生来读一读,要用朗读把这种情感传达出来!(男生读Q)师:大家觉得怎么样?可不可以给点建议?生:“往矣”要读得长一点。生:“人”后要停顿得再长一点。生:语调可以起伏一点。师:用什么语调读会比较好?生:颤音,颤音适合表达悲伤。师:你能试读一下这句吗?(生读。)师:很不错。颤音的确是表现沉痛之情的好方式,可以和停顿很好地配合,人”后要长停顿,“叶圣陶先生”这五个字也需要一字一顿,因为一字一字读完,叶
12、老也就在文字里离我们远去了。大家再一起读一读这句话。(生配乐朗读。)五、剖析双层悲哀,读张老其思师:就是在这样的情绪中,叶老这样的师者没有了,这样的编者没有了,这样的儒者没有了(师边说边擦去板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可是,文章中却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还有一层悲哀是什么?生:第二层悲哀是张中行先生当时也已年暮,他也有点悲伤。师:伤年暮。生:我觉得第二层悲哀是叶圣陶先生做事那么敬业、认真,待人那么诚恳、真诚,张中行先生对这样的人非常尊敬和爱戴,但像叶老这样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师:谁也是像叶圣陶先生一样的人?生:张中行先生。师:我们来看看有关张中行先生的两段文字。(屏显材料。)生:朋友的太太
13、把面包丢了,怕回去被婆婆责骂,他让朋友的太太回去说是自己的太太的不是。他急人所急,这样的宽厚就和曾经的叶老一样。生:看了材料我觉得他们真像Q张中行先生帮叶圣陶先生整理要出版的稻草人,因为发现一个“语音不顾字面”的错,便觉得自己没有尽心尽力完成对方所托之事,直到发现红楼梦中也有这样的用法心下才安然。这个“心下才安然”写出了他内心的忐忑、愧疚和严谨。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在治学的严谨方面是一样的。师:同学们读懂了张中行先生。几十年前,叶圣陶先生践行着美好的品行,张中行先生延续了这种品行,现在教材的编者把这篇文章选入教材,是要把这种品行传给谁呢?生:传给我们这些学生,让我们去宣扬这种精神。师:请你把“我们”写在黑板上。叶圣陶先生,人,往矣,张中行先生,人,往矣,但什么还在?生:我们还在,他们的精神品格还在。师:现在,老师就把叶圣陶先生的代表作稻草人送给同学们,希望真如同学们所言,学习他,传承他,宣扬他。从叶老到张老,从张老到教材编者,从教材编者到老师,从老师到同学们,精神未绝,希望未绝,传承未绝!“进行中的社会,能留下的东西殊少许多老人身上的遗存,比流行色更美”(张中行语)。(师出示推荐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