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教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036344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日绝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夏日绝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夏日绝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夏日绝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日绝句》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夏日绝句教案课时目标1 .学习夏日绝句,结合注释,读懂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2 .借助资料,体会诗歌借用典故抒发的感情。A教学过程板块一猜测作者,激情入题1 .出示资料,猜测作者。课件出示她,是一位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多写离愁别绪,婉约缠绵。2 .介绍背景,激情导入。她就是李清照。可就是这样一位柔弱的女子,却在国破家亡、风雨飘摇时,目睹了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收复中原,此时她发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绝唱。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夏日绝句。【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摒弃了古诗教学中老套的介绍作者的形式

2、,而改用根据资料猜测作者的新鲜方式,激发了学生对作者浓厚的兴趣。然后话锋一转,介绍诗人在忧国忧民情怀驱动之下发出振聋发眼的声音,形成强烈的反差,可谓“课未始,情已动”。板块二反复诵读,感知诗意1 .呈现诗歌,配乐范读。(课件出示: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教师有感情地大声朗读)2 .个别朗读,学生评价。(1)同学们听出老师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诗的吗?(预设:悲愤、激昂)(2)谁来试着读一读?(个别试读,其他学生评价)3 .小组轮读,理解诗句。(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人读一小句,边读边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2)小组成员认真倾听,补充、纠正。板块三引入资料,感悟诗情1

3、.借助注释,理解“思项羽”。(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读注释,也可以请学生对注释内容进行补充。(2)听了这个故事,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预设:不愿苟且偷生,有骨气,有气节)(3)再读诗句,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引导想象:此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4)指导朗读:同学们,请用你们的朗读表现出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2 .补充资料,理解诗人的愤慨之情。(1)补充资料,深化理解。是啊!项羽活着的时候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决不苟且偷生。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课件出示遗

4、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2)引读:金兵南下,宋军节节败退,人民生活困苦,而南宋君臣却不思进取,苟且偷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她大声地呼喊(生大声朗读全诗)站在英雄曾经顽强抵抗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不禁高喊(学生再次朗读全诗)3 .总结全诗,朗读升华。同学们,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爱国诗,诗的前两句是对那些贪生怕死,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说的,后两句借历史典故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

5、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4 .默写诗歌,同桌互相检查,订正错别字。【设计意图】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理解起来并不难,难的是体味浅显的语言背后那一颗悲愤、滚烫的心。因此,在学生停滞于浅层次的所得时,通过学生搜集或老师提供的方式,把资料和背景恰到好处地引入课堂,从而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正所谓“不愤不启,不俳不发”。板块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1 .背诵课文,回顾总结。背诵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再次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2 .交流诗歌,拓展延伸。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墨客用诗歌抒发着自己一腔滚烫的爱国热情,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那份炽热的情怀吧

6、!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A板书设计生人杰借古讽今夏日绝句死鬼雄壮怀激烈A教学反思1 .读中想象,让诗歌立体起来,成为一幅鲜活的画。古诗美在简约,对学生而言,也难在简约。如何从寥寥几十个字中品读出丰富的意蕴?我主要运用了想象这个策略。如出塞一诗中,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景物想象边塞的情景,学生畅所欲言,描绘出一幅雄浑、沧桑的画面,似乎梦回秦汉,梦回边关,和征人们共同凝望那一轮明月。2 .前后勾连,课内与课外贯通,营造立体的课堂氛围。古诗年代感强,与学生距离较远。怎样跨越时空的界限,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在凉州词和夏日绝句的教学中,我多次把本诗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相勾连,把课内诗歌与课外诗句相贯通,把诗歌与背景相结合,以情激情,以诗解诗,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升华了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