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84088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全面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全面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全面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全面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全面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关于全面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全面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面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全面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整合资源、统筹力量、落实责任、完善体系,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二、主要任务(-)健全统筹协调机制。1 .加强各类自然灾害

2、管理全过程的综合协调,强化资源统筹和工作协调,完善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自然灾害管理体制,市、县两级要建立健全统一的减灾委员会,统筹谋划城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单位:市减灾委办公室、市编办,各县市区)2 .充分发挥各级减灾委员会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强化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在灾情信息管理、综合风险防范、群众生活救助、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的职能作用。(责任单位:市减灾委办公室)3 .发挥主要灾种指挥机构防范部署、应急指挥作用。建立本级减灾委员会与主要灾种指挥机构之间,以及与军队、武警部队之间的工作协同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共享、预警会商、应急联络等工作规程。(责任单位:市减灾委办公

3、室、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二)健全属地管理体制。1 ,强化地方应急救灾主体责任,对达到市级应急响应等级的自然灾害,市政府统筹指挥,县(市、区)政府发挥主体作用、承担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应急救助;对未达到市级启动应急响应等级的自然灾害,由县(市、区)政府统筹组织开展抗灾救灾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市减灾委办公室、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2 .健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制度,对达到市级应急响应等级的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坚持市政府统一领导,受灾县(市、区)政府具体负责。市减灾委员会指导

4、受灾县(市、区)开展灾害损失评估、隐患排查、受损鉴定、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编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对未达到市级应急响应等级的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由受灾县(市、区)政府根据实际组织开展。(责任单位:市减灾委办公室、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三)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L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常态减灾、应急救援、过渡安置、恢复重建等工作。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救灾联动机制,落实税收优惠、人身保险、装备提供、业务培训I、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措施。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行动评估和监管体系,完善救灾捐赠组织协调、信息公开和需求导向等工作。(责任单位:市减灾委办公室、市财政局,各县市区)3 .坚持政府推

5、动、市场运作,强化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健全各级财政补贴、农户自愿参加、保费合理分担机制。探索建立暴雨洪涝、地质灾害、地震保险等巨灾保险制度。(责任单位:市减灾委办公室、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国土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保险行业协会,各县市区)(四)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L提升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快各种灾害地面监测站网建设,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国土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地震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2 .开展以县为

6、单位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发挥气象、水务、地震、国土、林业、农业等防灾减灾部门作用,提升灾害风险预警能力,加强灾害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根据部门责任权限建立健全与灾害特征相适应的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明确发布流程。(责任单位:市减灾委办公室、市气象局、市水务局、市地震局、市国土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3 .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利用公园、广场、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新建、改建应急避难场所。深入开展省级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争创国家、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责任单位:市减灾委办公室、市规划局、市住建委、市教育局、市文体

7、新局、市地震局、市民政局,各县市区)4 .继续推进各类灾害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落实自然灾害灾情统计制度和灾后损失评估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灾情会商、灾后损失评估联动和共享机制。(责任单位:市减灾委办公室,各县市区)5 .提升救灾物资统筹保障能力,加快市、县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健全以市救灾物资储备库为依托的县(市、区)全覆盖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制定救灾物资应急保障预案,为救灾物资运输开辟绿色通道,提高救灾物资调配效率。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期社会物资、运输工具、设施装备等征收和补偿机制,规范征用和补偿流程。(责任单位:市减灾委办公室、市财政局、

8、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6 .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逃生避险演练活动,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责任单位:市减灾委办公室、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各县市区)7 .统筹协调各部门、各方面科技资源和力量,完善专家咨询制度,预测分析灾害发展趋势,研究制定应对措施,为防灾减灾救灾重大决策提供科技支撑。(责任单位:市减灾委办公室,各县市区)8 .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新方法的转化、运用,提高科技在灾害风险评估、信息获取、模拟仿真等方面的应用水平。(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各县市区)三

9、、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对本地区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负总责,切实加强对本地改革的组织领导,大力实施。要严格落实责任,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二)强化法治保障。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指导意见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修订完善各类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科学合理调整应急响应启动标准,确保各类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依法、科学、高效、有序开展。(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防灾减灾救灾资金多元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普宣传、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各级财政要继续支持开展灾害风险防范、风险调查与评估、基层减灾能力建设、科普宣传教育等防灾减灾相关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和家庭、个人投入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高社区和家庭自救互救能力。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防灾减灾救灾资金的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人防工程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